沉淀书会2019

沉淀书会,始于2015年。由沉淀书会的读书爱好者发起一期期共读活动。团队前身为届时扇贝第一名小组“彪悍的人生无需解释”。2019年负责人:惟生

© 沉淀书会2019 | Powered by LOFTER

0717-社会因何要异见-惟生

1. 随波逐流 人的确会在无端责怪下承认自己未犯的罪行,而这对于司法的警示是巨大的。

2. 守法与违法 

这章比较短,主要探讨了人们守法与违法的原因与动力。 传统观点认为,法律越正义合理,人们就越愿意遵守。一定程度上的确如此,但如若法律不合理,人们也很少作出反抗。 法律对很多人来说,意味着一种“大多数人认可之事”,而联系前面介绍的从众效应,人们对于地方法律的遵循是最强烈的,因为此时的法律仿佛意味着身边的人的普遍观点。 另外,是否遵守法律,取决于人们对惩罚与奖励的评估。如果违法行为是明显的且成本高,那么违法几率低。如果违法会受到亚文化团体(如恐怖分子)的认可与赞赏,那么人们就不会太受法律约束。 如何增加守法率?告诉大家守法的人很多。仅仅这样就能见证守法人数大幅提高。也是由于从众效应。 如何有效率地制定法律?稍微提前于现今社会道德。因为正因法律规定的是能被广泛接受的,则人们不需受强制而守法,也是最有效率的。比如同性恋法等。 如果法律已经不符合现代思想道德,那么法院引用的几率即大大降低,最终引来相关法律废止。

3. 群来群往 这一章主要谈的是“social cascade”信息流瀑。 第一个关键词:信息。人们往往依据前人的行为作出决定,而非考虑前人作出决定的原因——正确信息缺乏。从群体角度,信息的丢失使得人们不断跟随大多数人的所作所为,即使自己获得了相反观点的信息,也只会遵循前人的步伐。特别是当后来者以为大部分人都是独立做出判断时,流瀑现象更为严重。(在医疗界,这种现象能被矫正性的信息打破,同行评议也是一种) eg 很多联合签名的事件也并不代表参与签名的人获得了全部的真相。如同前文所述,足够自信的人能打破从众,掌握足够信息的人能阻止流瀑。 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会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观点、反驳所谓专家,阻止错误流瀑。 解决方案:奖励群体而非个人。 当群体成为奖励对象时,流瀑现象大大降低,因为大家知道这种情况分享越多资源与信息,自己获利越大。所以对于集体而言,信息越多,也就越接近真相,也不会有盲从,因为大家更倾向于表达所有信息。而如果是个人,那么大家不会在意是否误导了其他人。

4. 邻居们会怎么想 知道何为正确的但还会产生流瀑的原因: @1. 换取他人认可 @2. 担心恶评 @3. 担心公开投诉的后果 @4. 维持声誉的压力(亚团体)identification 被情感联系起的团体更易犯错,因为他们往往不愿意表达反对意见。 流瀑也有利处,可以克服公众麻木,使一些被忽视的重要问题得到关注。 可得性启发法:人们总是会寻找与自己理念相同的人,这时候“可得的”信息都是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相互强化。异见能起到关键的纠正作用。 5. 言论自由 这一章讲的是法律应如何保障言论自由 对观点无歧视:禁止政府歧视任何观点,不能限制不受欢迎的观点, #公共论坛理念 (这一部分非常重要,以前从未考虑过。) 公共论坛(即人们可以在公园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)实际上是保护言论自由 1/ 人们有了合理的接近更多人/特定人群的发声渠道(直接在被抱怨方的地盘往往是会遭到驱逐) 2/ 大众获得了了解各种情况、接近与自己不同观点的渠道(媒体的主要作用) 3/ 将那些被隐藏的东西公之于众 4/ 减弱人们欲与不同观点隔离的情况 不光是法律,更要创造言论自由的文化。因为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有法律保障就会自由发表意见了。

6. 群体极化法则 当一群持有相近观点的人聚集在一起讨论,往往之后他们都会拥有更为极端的观点。此即群体极化。 拥有夙愿的团体(亚团体、恐怖组织等),因为减少了与其他人的接触,彼此之间刺激并放大他们的情感,并固化印象。 ✔️解决恐怖主义:避免拥有相近观点的人聚集在一起。 极化原因大致有几点: 1/ 信息:彼此信息互相加强(同上章末) 2/ 自信:拥有更为激进观点的人往往更加自信;其他人和自己观点相似时自己的观点会更趋向于极端 3/ 社会比较:我们的观点其实是我们展示自己的工具,所以我们会根据其他人的信念而微调自己的观点 4/ 情感:当愤怒等情感被转化为群体行动,人们会做一些他们原本耻于去做的事。极化与情感会互相促进。(如果群体亲密感高,则极化更强烈,反之亦然:“我们”与“他们”) 5/ 退出:温和派会反对情况发展并退出团体 本章还提到关于群体绩效的有趣现象。 群体中有一定程度的矛盾可以促进提出创造性观点,但过多矛盾与冲突会影响效率,即一个氛围良好的环境反而不一定是绩效最好的,因为大家都不愿提出不一样的意见。 本章末提及鼓励人们发声的好的机制十分重要。

评论
热度 ( 1 )